凯时国际真人网娱乐

上海品牌生活:显像管的另一画面

分类:凯时国际真人网娱乐 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发布:2024-02-24 20:28

  第一次看电视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,在母亲朋友张阿姨家,她先生是后来小有名气的地铁专家。看什么早已忘了,有印象的是:每当屋外有汽车经过,那台黑白电视机显像管上的画面就会随之抖动起来。

  那时,电视机属高档消费品。1958年,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先后在5月和10月开播;此时上海滩的电视机屈指可数。那年,上海从东欧进口了100台黑白电视机,牌子“红宝石”。拥有这些电视机的,除上海一些的单位,就是个别著名人士。直到上世纪70年代,在上海市委会议室里,也只有两台彩色电视机;一台国产,另一台西德进口。那时,我到电视台玩,看到不少房间都有电视机,惊讶的不得了。

  中国生产电视机的历史,与电视台的问世几乎同步。也在1958年,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20厂问世,规格14英寸,牌子叫“北京”,而不是叫“天津”。“北京”这词的语境和意境,当然是天津所不能比的;虽不是北京的产品,但光荣属于祖国。同年7月,上海广播器材厂生产了上海第一批电视机,取名“上海牌”。显像管是进口的,一共30只;试制时用去2只,投放市场只有28台电视机。

  结婚时,还是电视机凭票供应。票子不是按户口和人口分配,而是发到单位,由单位来配给。当时的自行车、缝纫机票,走得都是这样的分配路线。那时的单位是我们的生命之船,就连结婚也要单位批准。

  妻子有个朋友在经销电视机的市交(家)电公司。她早有诺在先:朋友结婚,电视机她是一定帮忙的。我们结婚时,她给了一张票,可买一台14英寸的索尼彩电。取货在十六铺小东门,一家不起眼的小商店。

  那年月,这台原装进口彩电是宝贝。春节外出还怕被偷,于是搬父母家寄存。有件事,现在想起来有点好笑:搬家时,还在装电视机的纸箱外用布包裹,怕招人显眼,让贼人惦着。

  过去分在电视机厂工作,真是幸福享不了。电视机保证供应,有单位罩着。那时,在肇嘉浜路天平路口原上无四厂大门口,常有人等候徘徊,想从厂里人那买电视机票。现在,随着住房改善,家中有两三个电视机也不希奇。生活水平的提高,电视机可以作为一个见证。

  就在电视机供应紧俏的年代,上海每个居委会都配备电视机。每当夜幕降临,居民们搬凳带椅,来到新村里弄固定场所看电视,多半在室外。这个阵地,无产阶级不去占领,资产阶级就会占领。在我下乡的市郊星火农场,每个连队都配电视机。与城里相比,多了个有利条件,就是能在室内会议室看,不用搬椅凳。

  刚到连队那年,队里电视机坏了,派我和另一位农友到上海去修。手扶拖拉机把我们送到场外的车站。没想到,公交车来了却不让上;说电视机是危险品,一颠簸要爆炸。只好一根竹杠棒,俩人抬回来。第二天,搭场里运输连车子到上海。又没想到,上海的公交车能上电视机。不知是乡下的路不好抑或车不好,还是城里的人胆大。

  到修理的地方一查,说是显像管漏气,要换一个。什么时候有货就替我们换。于是,打道回场,等候消息。在那些没电视机的日子里,过得也没觉得有什么不一样。

  电视机把生活搅动得波澜壮阔的故事,我是1980年在大学时读到的。作者湖南作家叶之蓁,小说名为《我们的建国巷》。那小巷里住着一个技术员,与四邻和睦相处,有了好吃的互相分享,一派其乐融融。

  电视机是人类在上世纪30年代的伟大创造。1844年,被人称为“电视之父”的德国人保罗·尼普科发明了扫描盘,使画面经光电转换为可收发的信号。1897年,他的同胞费迪南德·布劳恩发明了更先进的替代物——阴极射线管。而俄国人鲍里斯·罗森则运用这成果,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电视图象发射。二十八年后,英国人约翰·贝尔德在伦敦百货公司橱窗里展示了他的电视,一共播出3周,每天播出3个节目。他把这个玩意儿管叫“电看”——TELEVISON。这个英国人,也获得同尼普科一样的头衔:“电视之父”。

  其后,又有一位科学家被人们视为“电视之父”;这个叫作弗拉基米尔·兹沃利金的罗森学生,发明了“光电摄像管”(阴极射线发射机)和“显像管”(阴极射线接受器)。与此同时,美国人菲罗·法恩斯沃斯也发明了与兹沃利金成果有异工同曲之妙的“影像解析器”。他们的贡献是把电视机从机械带向电子。电视机这一路走来,其中还倾注了多少无名之父的心血和智慧。

  每当我走过斜土路枫林路原金星金笔厂、后改名“上海电视机一厂”的地方;总要投去致敬的目光。1972年,上海第一台晶体管12频道的黑白电视机在这里诞生;这个16英寸的金星牌电视机,使我们告别了电视机的电子管时代。经过电视机大战,经过上海产业布局的调整;金星、飞跃、凯歌、上海、星火、百花、友谊……这一颗颗上海人熟悉的电视机明星,早已离我们而去。眼前,只有那个叫作“金星苑”的楼盘,唤起过来人的一丝回忆。

  袁念琪。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,获法学士学位。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,高级编辑(专业技术二级),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得者。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。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等,入选王蒙主编《中国最佳散文》和《中国新闻年鉴》。著有《上海品牌生活》、《上海门槛》、《上海姻缘》、《上海B面》和《零食当饭吃》等。

  原标题:《【上海品牌生活15】显像管的另一画面【品牌:上海、金星、索尼、松下】》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-